養豬,最難養的階段應該是仔豬出生關和仔豬斷奶到保育這2個階段,會導致豬豬的大量死亡,到了育肥豬階段應該是很好飼養了,基本上豬豬機體發育很成熟,很完善,對外界的抵抗力也很強了,不應該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了!對育肥階段豬的問題多是飼養管理不夠心細造成的,尤其是現在這個季節,給大家分享一下,有什么不足之處,望多提寶貴意見,文章僅供參考!
一、育肥豬的飼養管理
1、圈舍衛生狀況
生長育肥豬的圈舍要清潔干燥、空氣新鮮,應每天清除被污染的墊草和糞便,在豬躺臥處鋪干燥的墊草,并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;對重新組群的個體應該及時“三角定位”進行調教,盡快養成采食、臥睡和排泄定點的習慣。此外,要加強環境綠化,注意對氨氣、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監控。
2、合理分群
生長育肥豬一般采取群飼的大圈飼養方式,育肥豬群的大小一般在20頭左右。此外,不同性別的豬只生長速度不同,公豬的生長速度最快,青年母豬生長速度最慢,而閹公豬的生長速度介于兩者之間,故公母豬分開飼養不僅能提高豬群的生產性能,還可提高豬群的整齊度和圈舍的利用率。
3、每天巡視豬的健康情況,對發育不良,體重相差20%的豬只調出,實行單圈飼養。
4、體內應驅蟲,每三個月進行一次。
5、科學搭配日糧
日糧中除了要注意鈣和磷的平衡外,各種氨基酸之間也要保持平衡,因為過量的氨基酸在動物體內會被氧化分解,抑制動物的飼料攝入量,并增加能量消耗。所以,日糧的科學配制應根據生長育肥豬的實際營養需要,配制出全價日糧飼養。
6、飼喂次數
生長育肥豬的飼喂方法有自由采食和限制飼喂兩種,自由采食時不必考慮飼喂的次數,而在限制飼喂或定時投料時,當營養供給一定的情況下,限量飼喂的集約化養豬場多采取生長育肥豬每日飼喂兩次的方法。
7、調整飼喂時間
實行早起和夜間喂豬,避開最高溫時段喂豬;可減少豬群活動;可在早上5點-7點、下午16點以后飼喂,因氣溫相對低,豬采食量得以保證。白天可在上午10點和下午2點各喂1次0.5%的食鹽水和青綠多汁飼料。供給充足清潔飲水飲水充足,體溫就會在水的調節下不升高。
8、滅除蚊蠅
蚊蠅是許多傳染病的傳播媒介,如高致病性豬藍耳病、附紅細胞體病、豬乙型腦炎、豬弓形體病、圓環病毒病、疥螨病、沙門氏菌病、豬痢疾、傳染性胃腸炎、偽狂犬病、蛔蟲病、布氏桿菌病、豬瘟等,因此要注意驅殺。可選購專用殺蟲藥。門窗安裝防蚊蠅的紗網等。滅蚊可用陰干切碎的蓖麻葉,每立方米空間用25克進行熏煙;滅蠅可用高效安全得豬場專用的藥物噴灑圈墻、屋頂等蚊蠅經營落腳的地方。
9、合理的用藥方法
育肥階段的用藥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,不能添加違禁藥物,我們要在遵循用藥規則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藥效。育肥豬階段可在飼料中添加藥物,此類藥物可預防甚至治療豬拉稀和結腸炎,無論是呼吸道疾病還是大腸炎,都會引起育肥豬生長緩慢和飼料轉化率降低,造成育肥豬生長不均勻,出欄時間不一,最終影響經濟效益。(資料來源:互聯網)